「所謂一帆風順,代表你沒有在思考沒有在要求,所以你很自然接受原地踏步。」專訪藝術家葉竹盛 How to do an Abstract painting? “It’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see the meaning.” Interview artist YEH Chu-Sheng.

「那是一個明星高中畢業、非常優秀的學生,課堂上他在黑板上寫著『你當了我吧』。」

從事創作與教學數十年的葉竹盛,回憶起某個眾師生都認為「難搞」的學生。對於大部分領域從事教學的老師們來說,學生叛逆的應對方法是我們可以想像的各式管教。然而,對藝術大學的老師們來說,當遇上「反骨」的學生時,你所需要做的可能不止有「管教」。「藝術大學學生叛逆,不是只是說服他。而是讓他了解,你的想法有正確的一面,但也要讓他知道面也還是有偏頗的部分,還有這部分該怎麼辦。」

「藝術不像別的科目,他可以天馬行空,也沒有標準答案。」葉竹盛說。

2012;2021 葉竹盛(Yeh Chu Sheng)展覽影片畫面截圖

「其實,以前學生時代也會有這樣的狀況。我會出國也是因為,我在台灣找不到答案。」葉竹盛說。

葉竹盛,1946年出生於臺灣高雄,先後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西班牙馬德里最高藝術學院(馬德里大學),現兼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為台灣抽象藝術的先驅之一,早期創作主題多觸及生態環境現實議題,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擅長以具高度表現性的繪畫形式,或向外回應社會,或向內體現心靈。

「繪畫是語言,而這些語言就是為了要表達想法,並不是只是形式美而已。」

葉竹盛回憶起當年為何想要遠從台灣出國唸書,對於人生與創作生涯,當時皆正處於摸索階段的葉竹盛來說,他面對到的是傳統狀態的藝術教育。當時,教育體系和教學內容對於藝術背後思想並沒有太多著墨,而是相對比較祝聖技術、形式美感。「如果繪畫只是純粹的再現而已,沒有去談到背後理念、觀念,比較多是形式美感而已,這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是很不滿足的。」葉竹盛說。

葉竹盛的作品畫面上所透露出的渾沌狀態有如宇宙洪荒時生命初始之循環:生機、腐敗、毀滅、再生、起起落落。色彩感情的表現,多半呈現較為沉穩、樸拙、內煉的色調,偶有鮮活的色塊線條。近期的作品則兼具簡約與繁瑣的語彙,色彩呈現豐富的變化,精神上則在追求一種內在的省思。

「在教學上,要讓學生們能從這些形式技巧的學習,到最後能夠讓他們能有自己的創作、來表達自己想法,不是只是美感技巧而已。」葉竹盛說。

藝術家葉竹盛(Yeh Chu Sheng)於2021年個展《2012;2021:葉竹盛》

「2012;2021 」-葉竹盛,是本事藝術(Solid Art)遷址關渡後的第二檔展覽,此次個展揭示了藝術家九年後重返當年遇祝融燒毀的工作室原址,在這段期間隨著時空、際遇推移往復的深刻歷程,除了二十餘幅繪畫作品,更特別創作大尺幅裝置,回應這個滿載回憶、對其具有非凡個人意義的空間 。

一位創作者應如何將自身影響力最大化? 葉竹盛當年負笈回台,抱著推動台灣藝術生態發展的理想投身教職,在北藝大傳授的抽象素描課程持續啟發著眾多青年藝術家。今年春夏將是藝術家授課三十多年來的最後一學期,展場一隅展示藝術家的三位學生宋天麗、施乃嘉與張玉芸在課程期間創作的抽象素描,展期間課程亦將移至此地,讓世代的對接與融合持續對流。展名中的分號(;)為句號與逗號的結合,暗喻藝術家深刻的生命累積與真誠的生活、對話,將滋養著自我與新生代藝術家更多的創作可能。

「我常跟學生說,你活在當代,你本來就是當代人啊。」

面對國際間逐日高漲的當代藝術風潮,傳統繪畫所面臨的挑戰究竟是什麼?

「怎麼變成在追求一個方式可以套上去,這樣才叫當代。如果你沒有那個生活經驗跟體會,硬要的話就會很困難。雖然學校難免,因為有框架框起來的話會比較好教,但藝術大學學生自己不能有這樣的框架。」

葉竹盛,河川・變奏,2021,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本事藝術 Solid Art

此次個展「2012;2021」揭示了藝術家九年後重返當年遇祝融燒毀的工作室原址,在這段期間隨著時空、際遇推移往復的深刻歷程,除了二十餘幅繪畫作品,更特別創作大尺幅裝置,回應這個滿載回憶、對其具有非凡個人意義的空間 。「我常跟學生說,當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帆風順,這反而是危機。」葉竹盛說。

「一帆風順,這代表你沒有在思考、沒有在要求,所以你很自然接受,原地踏步。」

巨幅水墨畫自近八米高的白牆如長河般漫流而下,各式各色的空畫框、畫布片段與漂流木懸置而散落,藝術家在沙上行走、書寫、堆疊,傾訴對自然環境的關懷與生命的領悟之外,亦展現突破框架的渾厚能量,與匯聚各族群、各生命體共生共榮的積極意圖。

「如果你畫了一段時間,怎麼做都是撞牆,這反而是好,這是為了要讓你進到另外一個階段。我常跟學生說這不是你的問題,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畢卡索他挫折的時候你沒看到啊,人生也是。」葉竹盛說。

2012;2021 葉竹盛(Yeh Chu Sheng)展覽影片畫面截圖

藝術大學畢業後要做什麼、該怎麼面臨生存問題,這是大部分熱愛藝術文化、就讀藝術大學學生們共同的困惑。對此,葉竹盛並非表述悲觀地陳述藝術家生存的現實狀態,而是鼓勵學生們思考更多職涯的可能性:藝術大學畢業,並非只能從事藝術專職創作而已。

「我會跟學生說,其實如果有在思考,你在任何的場域裡你都可以創作,並不是只有當『藝術家』才能『創作』。」

「現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美,畢了業不一定只能走「藝術家」這條路。」葉竹盛說。

而倘若真的希望從事藝術專職創作一路,對於創作與市場之間的思考更是為人師表多年的葉竹盛優先關心的。「如果可以的話,在心智穩定以前,先不要去想說賣作品可以賺多少錢,因為很多時候這並不是一個對價關係,這樣的想法太一廂情願了。如果你只考慮市場,那一定失去自我啊。」

葉竹盛所談的,並非過往人們所想像的商業畫廊與學院的兩邊矛盾,而是聚焦在學生、年輕藝術家自己的心智狀態。此並非我們過往所想像地,學院老師總是把商業市場和畫廊妖魔化,而是提醒學生自己對於自己的各方面成熟度是否到達一個基準,邪惡的並不是市場、也不是畫廊,而是自己的思考尚未抵達應達之處。

「其實,如果你是需要預先知道你要怎麼樣,才願意怎麼樣的時候,那並不是你最快樂的時候,那也離創作很遠。葉竹盛說。

 

2012;2021:葉竹盛 YEH Chu-Sheng

  • 展覽時間|2021/03/03-2021/04/30(延長)
  • 展覽地點|本事藝術(台北市北投區立功街79巷9號2樓)
  • 特別活動|【最後一學期的素描課】對外開放場:04/16(五) 15:30-18:20 (此系列場次為葉竹盛教授的美術系畢修素描課程,移地至畫廊舉辦,活動免費且皆開放觀眾旁聽,名額有限敬請事先來信至 info@solidart.tw 報名)

相關閱讀:對藝術學院學生們來說,為什麼評圖至關重要?葉竹盛藝術教育生涯最後一堂素描課,將移至本事藝術發生 One of the man who gave young artist a strong foundation of art: The last sketch lesson of YEH Chu-Sheng before the retirement. 

相關閱讀:藝術高等教育裡,應帶給學生們知識還是技巧?5 個給藝大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思考 What should Art school provide? Knowledge or technique? Five issue for both student and artist in the art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