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鎖國,是否加速了柏林人最怕的事:加速走資派藝廊的發展?五一勞動節,線上遊柏林 Has the pandemic deepened the gap between the galleries and the art spaces in the locked down Berlin?

五一勞動節 Tag der Arbeite,也稱 Mayday,或許是除了跨年外,慶祝方式最具「柏林味」的假日。這讓經歷著疫情與鎖國的柏林,碰上畫廊周時,場次不減反增。

Gallery Weekend Berlin (GWB) 柏林畫廊周,自2004年起, 巧妙地選在每年四月底舉行。由策展人Christian Ganzenberg 及文化策略公司 BUREAUN 共同籌劃,主要資方是BMW及市政府,公私各半。說巧妙是在於,它讓順應時代而漸漸趨於和平的極左派遊行,添加了另一層文化活動。

Elisabeth Neudörfl, Out in the Streets (No. 46),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Barbara Wien, Berlin

說巧妙是在於,它讓順應時代而漸漸趨於和平的極左派遊行,添加了另一層文化活動。而那一層,正是與勞動階級平行或說與之絕緣的層次。

看似GWB搭了勞動節人潮的順風車,但更應該說, 它替有國際化􏰀心的柏林市政府,引來了不同的觀眾,一同慶祝以自由之都自詡的柏林。而今年, 在疫情爆發後的第二個五月,在線上觀展已疲乏及德國封境的現實下,BGW 將在本週末線上與實體同步進行。並加開九月場次,第一屆的’Discoveries*’ ,專注於從未在參與過五十個藝廊中展出的年輕藝術家。

Diango Hernández, Instopia, 2021. Installation view New Viewings. Courtesy Galerie Barbara Thumm

文化策略與經濟策略共同轉變

相較於2019年前以藝廊從業人士自由參訪的GWB,今年策劃單位,以參展的五十個藝廊,清晰的劃分出了柏林的四大地理文化圈:Mitte, Schöneberg,Charlottenburg 以及 Kreuzberg,並各配上一位策展導覽人。

Sofia Hultén „Super Call Me Fragile Ego (detail)“, 2021.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aniel Marzona, Berlin.

2019的Mayday週末是這樣的:東南邊的十字山(Kreuzberg),群眾緊扣勞動階級的政治訴求,彩色 煙霧彈的背景是全身黑衣的遊行者與大型旗幟。

往東不遠的格爾利茨公園, 畫風是愛與和平,穿插著 面帶彩繪的精靈、瑜伽褲、一地亮片與空酒瓶。看似以人群編織而成的草地及街道,充斥各國語 言、音樂、以及被冬衣包覆了大半年的肌膚,出來透氣。而市容與著裝風格截然不同⻄區,藏家們 還是雅緻的喝著開幕酒。而今年,GWB不僅在線上化做了準備,同時把這個過去仰賴歐洲藏家們低 調參訪的城市,透過精選的商業藝廊,更加完整的呈現給或許還未有機會來訪的觀眾。

文/ Yu’an Huang

 

GALLERY WEEKEND BERLIN 柏林畫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