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藝術,擁有知識才是唯一真理嗎?觸、聽和視覺,TAO ART 協王德瑜、王榆鈞和劉文瑄呈現群展《潛存說》With Wang Te-Yu, Wang Yujun, Liu Mia, TAO ART presents “Sub-existence: Thoses We Aren’t Always Aware of”

無論是觀看藝術、乃至於人們的日常情感表達,擁有大量的知識是唯一的路徑嗎?歷史上,哲學家們各自抱持著多元觀點,議論紛紛著。

這次展覽的構想,來自於策展人王叡栩在某日午後閱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人類理智新論(上)》的一句話,她發現「如我們的心靈不倚賴外物,那麼是否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都內嵌著天賦的原則,潛存著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

王德瑜〈No.102〉, 2021,圖片/ TAO ART 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當人們欲表達深刻、表達情感與哲思時,為什麼非語言的表達時常是更加貼近人心的溝通方式?展覽TAO ART《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將分別從「觸-動」、「聽-音」、「視-觀」覺出發,透過每位藝術家自成一地的空間裡,構築心靈感性聯繫的開放場域。

展覽名稱呼應著萊布尼茲把心靈,比喻成一塊「有紋路的大理石(Veined marble)」,必須透過「鑿刻」才能使這些表面不可見但卻沈存於石頭中的紋路顯現;正如許多事物皆需透過心靈、透過「感性聯繫」,才能讓那些人們不會時刻察覺的東西乍現。ART PRESS 編輯部也嘗試將群展中三位藝術家的表達方式整理為以下 3個,提供給所有對於期待透過親身體驗,來獲得更多感知經驗的你。

1.觸覺、動態:王德瑜

「它會混淆人們的方向感;它會讓你可以看得到但是看不清楚。」王德瑜(Wang Te-Yu)說。

作品一向訴求簡單的概念,藝術家王德瑜一直嘗試著在極簡的媒材裡探索空間的存在感,並進而思考人於空間裡的存在形式與狀態。「許多人對於空間的想像是:當你沒有方向感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你沒有辦法定義空間。這會讓有些人會覺得害怕、有些人會覺得好玩。」王德瑜說。

王德瑜〈No.102〉, 2021,圖片/ TAO ART 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熟悉藝術家王德瑜作品的朋友們,必然知曉在她一系列以作品序號為標題的空間創作作品裡,十足地呈現了藝術家對於空間主題,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持續性研究。正如此次展覽中取名為〈No.102〉的作品,間中創造空間的藝術家王德瑜,將透過觸覺來激發感知。

當人們觀看藝術品的時候,主角究竟是藝術品,還是人?

總是能夠轉換空間與人的主體客體關係、讓身體的感官經驗取代視覺經驗的王德瑜,以觀眾與作品的互動體驗值作為一個藝術家提供「進入」作品精神的入門之徑。「儘管身在其中,它仍會讓你沒有辦法判斷這是三層中的哪一層。」王德瑜說。

與眾多王德瑜過往作品不同的是,這次展覽裡的新作使用更為通透的材質。且在期待觀眾進入作品裡面接觸、感受的同時,必須顧及作品裡的通風與氣體流動狀態。王德瑜表示,這次的新作必須嘗試讓作品可以在入氣和出氣之間達成平衡之外,更要讓觀眾進到裡面碰觸、走動等互動後,還可以復原。

劉文瑄〈白噪音・寂靜〉, 2021,圖片/ TAO ART 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2.視、觀:劉文瑄

以自由的塗畫(Drawing)狀態切入藝術創作,善於重構平面繪畫的劉文瑄(Liu Mia),在這次 3種感覺裡扮演著「視覺」。

來自女性藝術家的細膩,劉文瑄透過無數自由流動的線條,讓想像中的塵埃一粒又一粒緩緩地流下,令塵埃處於可控與不可控之間。「去年我們也同樣邀請了位女性藝術家,並由女性策展人規劃的群展《Stillness》,探索藝術家的心靈狀態;而這次延續 TAO ART 一直以來對於當代藝術多元的探索,有平面作品、有裝置,更有聲音和影像的裝置,期待 TAO ART 可以成為心靈一個感性聯繫的開放場域,喚起每個人心靈中那潛存的紋路。」TAO ART 創辦人 Vicky Chen 說。

劉文瑄〈白噪音・寂靜〉, 2021(局部),圖片/ TAO ART 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那些重複指涉的時間,點點降落至平面,再層層墜落至空間,穿越二維平面降臨至另一個三維空間,最終著陸於心靈中,內觀讓那些「存在-虛無」的不可覺察。

視覺藝術家劉文瑄,2007年於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畢業後,進入紐約市立大學杭特學院藝術研究所。作品於各大美術館及藝術空間展出,包括雪梨白兔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布達佩斯德維格當代美術館、荷蘭CODA美術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韓國OCI美術館、台灣美術館及亞洲雙年展等。曾入圍2016香港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決選、參與蘇格蘭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畫、獲選文化部甄選赴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藏家遍及歐美、亞洲各地,包括瑞士烏里 · 希克藏品、埃米爾 · 愛馬仕藏品等。

3.聽、音:王榆鈞

繼去年為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參展的作品創作音樂後,首次將作品在呈現在畫廊空間。

同時是音樂藝術家、電影及劇場配樂家、歌者的藝術家王榆鈞,近年特別關注實驗聲響與身體的對話、影像共同創造出的內在聽覺空間,以及在詩句縫隙間的音樂風景。透過各式創作,王榆鈞持續地走在邊界,讓日常的片刻轉化成音樂裡各種表情。

王榆鈞〈薩烏薩德 Saudade〉, 2021,圖片/ TAO ART 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我感到幸福的是創作這個作品的當下每一刻與自己的貼近、安寧。」王榆鈞說。

在這件聲響和錄像的裝置裡,王榆鈞透過吟唱來測量空間,在前進和緩緩倒退裡,來繪測自己的生命,用聲音來表達〈Saudade〉(薩烏德)的不可譯。在這件作品裡,無論是趨近狂喜卻未滿、抑或是觸及憂傷又未達,這些微小的事物,對藝術家來說都屬於難以⾔喻的那些。

⽣命彷彿是與⾃⼰相遇,然後再慢慢地跟⾃⼰告別。不斷在遊走各領域邊界的音樂創作者王榆鈞,期待的不是聲名大噪或任何一種喧嘩,而是能繼續在世界不同角落創作,紀錄當下空氣裡的振動,以及生活的氣息;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

《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對於策展人來說,是一次關於策展的反思與回返,沒有預先的理論框架,也不是從藝術家的組成來規劃,而是一種隨著自身近期的關注與感知,亦步亦趨地前進的發展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自己的思緒,一邊與藝術家討論,一邊慢慢加入不同的藝術家,並於相談中成形。

歲末之際,TAO ART 呈現的《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群展,由關渡美術館策展人王叡栩策劃,展覽已自 20211218日展開,並將持續展出至 2022226日。

 

《潛存說-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Sub-existence: Thoses We Aren’t Always Aware of

  • 展覽日期|20211218日 至 2022226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上午11 時至下午7 時(12/19 週日特別開放)
  • 展覽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8樓)
  • 策展人|王叡栩 Wang Rui-Xu
  • 參展藝術家|王德瑜 Wang Te-Yu、王榆鈞 Wang Yujun、劉文瑄 Liu 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