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O Jui-Chung 姚瑞中 and the gallery: TKG+
一旦當你靠近,這高牆便會從它的最頂端翩然落下泡沫。
這是在內湖藝廊 TKG+目前正在展出的一檔展覽(07/21/2018 – 09/23/2018),除了這件高聳的作品之外,周圍牆面展的滿是他記錄了無數荒謬的攝影作品。
對應著、在這展場正中間的,是後文革時期畫家王懷慶的作品,冰冷雕塑也在作品與影子之間道出文化棄兒的沉默。

從2010年《海市蜃樓 :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開始,數年以來已經有五版在前。
原先宣告將不再版的這本以攝影為基底的調查記錄,而在2018年的這本第六版裡,還是再度勘查到了一百件閒置或低度使用的案例。
如果說每一個被人們所荒廢遺棄的事物,背後皆有所原因而令人懸念,《海市蜃樓》這系列便是一本從第一版開始幾度引發有關單位「高度關切」的書。
透過 失落社會檔案室(LSD) 團隊的實地調查,用淺白直接的文字與全黑白攝影,把這每一個原本立意良好的館舍、建築物體的前世今生、何已至此說得誠實且徹底。

面臨近年來經濟大不如前、人才外流、已漸漸無力承擔耗損的台灣,許多人是因為他和他的作品,開始追問「台灣到底有多少的蚊子館?」
攝影作品以及帶領團隊編著的藝術家姚瑞中說:「這就是所謂的如夢幻泡影啊。」
這是在案例中,斥資15億元台幣、佔地48公頃,原在2015年動土、預計2017年五月完工,同時也是書中【文教設施】項目裡第一則:基隆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生態展示館。

金門縣綠色休閒渡假園區,斥資12億元台幣,規劃要興建四至五層的villa式度假旅館、度假別墅、二層樓的主題水樂園、結婚禮堂、歌劇院、表演廳等。
2014年開始建蓋、原本預計於2017年四月完工,但自2016年一月開始停擺至今。
「BOT本來是立意良善的政策啊。」
姚瑞中說道:「近年來『園區』概念興起,各式各樣『綠能環保園區』、『有機農業園區』、『生物科技園區』、『文化創意園區』…蔚為風潮,由中央領頭、各地方政府一窩蜂跟進,以「園區」概念之名整頓被劃入範圍內的各種有形與無形事物,甚至與資本家合作形成大型BOT圈地計劃,其它各縣市為了政績也陸續複製都市園區模式。」
「但未事先審慎評估市場供需及客觀環境變化,導致部份園區閒置率偏高,甚至成為弊案的溫床。」

而這,則是原本希望吸引觀光客朝聖嘉義、期待讓嘉義垂楊大橋下也有橋梁光雕展演而建設的「互動式投影設備」,預算經費四千多萬元台幣。
「當我踏查此處的第一個感受是,這是哪裡來的無趣半圓形建物?」姚瑞中說。

而以上這些全都是目前完全閒置、低度使用的公共設施。
每一座都同樣的期待展示地方文化特色、藝文演出、間接帶動觀光甚至經濟,但每一個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延宕、荒廢,這本734頁的書籍裡,有一百一十五個。
「固然部分內容確是社會所需,但仔細研究後發現以下問題若不改善,恐怕只會重導覆轍,樹立更多閒置公共設施並加劇青年人未來負擔。」
其中還有「台北市中山創意基地URS21」、「台中市大里區纖維工藝博物館」、「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區卦山觀光市集二樓」、「澎湖縣馬公市菊島文創輔導中心」等,他們許許多多皆是為了提振文化、文創特色、爾後期待振興觀光而來。
而這些,則是『閒置活化後再閒置』的公共建築設施 … …。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教育農園,創設宗旨為:落實教育發展結合觀光、教育、遊樂等多重功能之山村農業提供一個學習場域。
「自設立以來,因為本身並不具備觀光特色,沒有足夠吸引力讓遊客駐足,因此即便鄰近有許多遊樂景點,一般民眾多仍只將此地當成停車場。」書中描述著這座由當地仕紳慷慨捐地、加上政府補助一千一百萬元教育農園的誕生的起點、與如今的樣貌。
儘管無需質疑當初的立意良善,但仍令人忍不住想追問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

姚瑞中在書裡的序言中簡要地說著許多透過研究後發現的「蚊子館成因」,從「政策誤判」、「競選支票與綁樁文化」、「消化年度預算」、「行政效能不足」再到政策體制面的「法規不合時宜」、「採購制度不健全」、「BOT浮濫扭曲」、「指定歷史建物或古蹟後卻無積極作為」等,他說,『希望這真的是最後一本。』
我們在此刻目睹這一切,並不是為了付諸存然的政治角力、鬥爭自我消耗,而是以藝術的層次去反思,人們如何能不再重蹈覆轍。
《海市蜃樓》系列作品曾在世界各地許多地方展出,從 2017年在澳洲MAMA美術館、以及2015年亞太地區當代視覺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亞洲雙年展展出。


現人在澳洲伯斯 Turner Galleries展出的姚瑞中表示,曾經一起參與過這本書的學生共有三百三十位,而這批作品已經在今年七月全部均捐贈給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灣人才濟濟,也許可以借鏡擁有更多閒置空間的日本、2014年由安倍首相所推動的「地方創生」作法。」
「將許多閒置不用的空間,積極、彈性地轉型,創造就業機會與產能,引進新視野、新方法,以帶動地方發展停滯的動能。」

姚瑞中在書中提到三個觀察要點:「一是經濟團體要因應當地發展脈絡與環境,搭配能活絡地方的活動;其次是不能依賴補助金,一開始便要準備好自行獲利以振興地區產業的企劃;最後要以民間主導、政府參與的方式合作,而非全由政府主導。」
倘若空有美輪美奐的館舍,卻缺乏真正能帶動後續發展的動能、真正理解文化經營樣貌的執行者,館舍要如何光靠硬體設備「自行」獲利永續營運?

澎湖縣白沙鄉澎湖水族館,曾經是號稱東南亞最大的水族館,斥資六億八千萬台幣,佔地二點五公頃。這裡究竟發生過什麼?
「原因不外乎老化,不僅僅是設備上的陳舊,無力創新的規劃內容,讓這個地方(對遊客來說)早已失去吸引力。」
姚瑞中說:「不合時宜的官僚作風、過時法規與社會制度仍牛步慢行,往往令有志者放不開身手、投資者不敢下場,青年人的被壓迫感與被剝削感日趨強烈,國家用人舉才薪資低廉、待遇欠完善,導致優秀人才外流嚴重。」
「越來越多沈重負擔非但無法抵銷,反而疊床架屋、債台高築、債留子孫,哪天泡沫經濟一旦戳破,只怕台灣再無翻身餘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