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圈子裡或圈子外,其實有很多跟創作有關的東西,但是它不被納入。你可能在很多不同人身上或不同的行業上面,看得到具有不同意義的東西跑出來。那可能跟創作都很接近,或者基本上它就是創作本質。」藝術家賴志盛說。
當進到位於 TKG+ Projects 的「物‧自‧造‧ˍ」這個展覽裡時,你將感受到某種質樸、內斂感遍佈四周。正如過往我們參觀許多當代藝術展覽的經驗裡,在展場中找不到「作品」在哪裏,或甚至難以辨認哪個是「作品」而哪個不是時,總會多多少少對於藝術所代表的意思、定義感到困惑。而在此次展覽裡,策展人與藝術家們則是選擇用另一種既不是批判、也不是激進反思的方式來向創作提出追問:「什麼是作品和非作品的界線?」策展人吳牧青(Wu Muching)說。在這個展覽裡,你將看不見藝術家和作品透過任何過度展示「成果」、宣示角色的方式,來釐清他們的「身份」。
「(表達)身份,其實也不是一個藝術家的工作。」賴志盛說。

「對於看習慣很有表現慾、表現性作品的觀眾,或許會覺得這個展覽太清淡。但這股清淡並不是刻意為之的,也不是我們約好要怎麼樣處理。」策展人吳牧青說。
看起來有些弔詭的組裝字「creN/Ature 物‧自‧造‧ˍ」,提出的是一種「主題即論述」的展覽策劃軸線,透過展覽討論人們心中的創作(creation)與生靈與造物(creature)之間的關係。展出藝術家名單橫跨藝術界熟悉與陌生的名字 —— 賴志盛、牛俊強、廖銘和、仲崇毓、單中杰。
這五個人對外界來說,這光譜可能是「從熟悉到陌生的藝術家臉孔」,但對於策展人而言,卻是各有鮮明的人生歷程階段、與他涉獵藝術界的時空座標關係:像廖銘和(Dino)是他在《破報》當記者的時候認識最要好的朋友與玩伴,在藝術圈的外圍生活聊著有無藝術題目的是與否;而賴志盛則是近一年來和他最熟稔的友人,但其實在他們相處的時間裡,卻也很少真的刻意聊藝術;牛俊強(Niu Jun Qiang)則是在策展人為數不多的策展過程裡,有過展覽合作經驗的。

策展人不諱言地說,其實仲崇毓(Chung Chung-Yu)是在身份上最能踩在「創作/非創作;作品/非作品」界線上的人選,而這個發現也是在追問創作者本質的題目確立後才意外發現的。
「沒有藝術家比小仲更熟悉那個空間。」策展人說。
試想,當藝術家以作品表達了想法且即將舉辦個展/聯展時,了解藝術家作品後向展覽提供協助、甚至在展覽呈現上提供部分想法的畫廊與美術館展務人員,是不是也參與了展覽的「創作」?展場設計人員的想法,會不會也內斂地存在於展覽的哪一個角落?擅長處理水泥、繪畫、場地質料的他,同時也是「TKG+ Projects」工作四年多從事展場設計到規劃執行的細面事務,而這一次,他同時帶著畫廊工作者和藝術創作者的身分參與這次展出。單中杰(Shan Chung-Chieh),則是策展人國中時期數學資優班的學長,遙想多年前單中杰是他那個世代接受正規資優教育裡最叱吒的人物,同時也是最早的網路時代黑客的代表(大家熟知的唐鳳在黑客文化也受他啟發)。

無論過往有無參展經驗,「creN/Ature 物‧自‧造‧ˍ」的參展藝術家們似乎沒有一位是以積極的方式來強調自己的身份。不管是對單中杰生活記憶來說相當重要的擦鞋椅、或是賴志盛以20組燈具與大量的攝影專用遮光膠帶打出的一片陰影,他們透過作品所傳遞出的思想,讓人對於『誰可以是藝術家』、『算不算是藝術作品』諸如此類提問,感到毋須尋得「標準答案」。
「做這件作品是我來現場看看,試試空手在現地可以做點什麼,但感覺了一陣子確實也沒什麼發現。畫廊、美術館常常一副素淨的樣子,像一張白紙或白色的畫布般的等著加上東西。這次我想在空間的白牆上打出一面陰影,作為這空間裡的添加。」藝術家賴志盛(LAI Chih-Sheng)說。
燈光,在展覽和藝術場域裡每每是配角,為了強化作品呈現而存在的修飾角色。
其實,藝術家賴志盛的過往作品鮮少用燈。然而,若是相當熟悉賴志盛作品的朋友們,必定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次藝術家在這個反思創作的題目裡,讓「燈」成為主角地呈現《 打出一面陰影》這件新作。正如同其過往作品中充斥著某種匱乏、相對不那麼物質的特性,對於創作本質的反思,也讓「打燈」不再只是點綴。「展場裡一般打燈切光的工作也就是一種取捨上的選擇,這件作品讓所有的光亮顯現在作品之外的地方,不閃躲那些空間裡常見的干擾,這裡轉變原來的工作方式,保留均勻與黯淡,讓隱退成為必要。我希望創作有機會形成在這樣的工作之中。」賴志盛說。


「有時候創作者最終出來的生產物,雖然說它好像是一種證明,可是其實它背後的那個過程常常是被忽略的。」策展人吳牧青說。像這樣一個看似「大哉問」的命題,對藝術家創作新作很不好做,對策展人也很難策劃的過程,卻是最希望能透過這個看似古老卻又往往被慣性跳過的初始思想,在資訊氾濫的當代,仍有機會被提出來再討論。展覽進入最後一週倒數時刻,尚未觀展的觀眾須把握時間了。
「物‧自‧造‧ˍ 」creN/Ature
- 展覽日期|2021. 08.07 – 09.18
- 展覽地點|TKG+ Projects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2樓)
- 參展藝術家|賴志盛 LAI Chih-Sheng、牛俊強 Niu Jun Qiang、廖銘和 Dino、仲崇毓 Chung Chung-Yu、單中杰 Shan Chung-Chieh
- 策展人|吳牧青 Wu Muching
- 相關閱讀|藝術裡,我們所說的卓越究竟是什麼?「一個抵抗這個世界原本的方式。」《賴志盛:繞梁》 Lai Chih-Sheng: Linger, solo exhibition at ALIEN ART CENTRE in Kaohsi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