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科技、人類世,為什麼人們住在城市卻嚮往這裡?談時間與荒野,本事藝術嶄新展覽《深時》Glacier, Technology and Anthropocene, why people choose to live in city but eager to visit here? Solid Art present “Glacial”

「起初,藝術家認為這件作品在呈現技術上,是不可能在藝廊展出的。」本事藝術總監吳虹霏說。

當你踏進展覽《深時》的第一個展間時,眼前的互動影像裝置,需要你親身踩在光線所映照出的圓圈裡,才能看到作品的全貌。而隨著你所踏入不同的光線圓圈,你也將在前方的大型空間投影中看到一個又一個微觀世界的動態影像。這樣的高門檻互動感應技術,並非是常態一般畫廊可以達成的,尤其在疫情狀況下藝術家並無法來到現場的狀態下,遠端佈展溝通的方式完成展覽。

約瑟芬娜.聶利馬勒卡 歲差 —螢幕保護程式 2021 錄像與聲音裝置 尺寸依場地而定 Josefina NELIMARKKA Precession (screensaver) 2021 Video and sound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olid Art

這件名為《螢幕保護程式》的錄像與聲音裝置作品,來自於擁有扎實繪畫訓練背景的約瑟芬娜・聶利馬勒卡 (Josefina NELIMARKKA),因為熱愛科學研究與跨學科合作的關係,作品嘗試透過多重感官體驗,體現對環境生態與時間概念的非線性思考。作品廣泛包含文字、雕塑、影像、互動科技等多樣形式,這次展出更是呈現了包含互動錄像裝置、絲綢裝置等多件大型作品。

位於關渡、作為台北本地最挑高畫廊空間的本事藝術(Solid Art),接連兩個展覽都以大型且需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呈現錄像作品,在這個疫情處處倡導線上呈現的時刻顯得特別。如此反其道而行,源自於本事藝術於2021年春季宣布開啟的策展計畫 – 「掘」(Mine)計畫,繼五月「PLAYBOUR 煉身史」的展出後,接續推出「深時 (Glacial)」。

「PLAYBOUR 煉身史」展覽中,以空間整體呈現錄像作品:林怡君,燃燒的石頭:熱檔案,2021,單頻道影像,6′ 3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本事藝術 Solid Art
約瑟芬娜.聶利馬勒卡 未來的記憶—前進摺疊 2020 絲綢裝置 尺寸依場地而定 (絲綢140 x 800 cm) Josefina NELIMARKKA Future Memories (fold far forward) 2020 Silk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Silk:140 x 800 cm)

觀看這些錄像作品,為什麼需要現場親身體驗? 本事藝術總監吳虹霏表示,「掘」是該計畫中共四檔展覽的共通關鍵字,其精神在於呈現藝術所特有的開放性、反向翻轉力 — 探討的是未來、是前瞻性、也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反思,這也是之所以這連續兩檔展覽中,均有例如溫度、移動等須親身感受的特質。

「掘」計畫中,首個展覽「PLAYBOUR 煉身史」,顯影勞動與產業資源分配的地緣歷史,以想像或勞作反轉生活的現狀;第二個展覽「深時」從深埋的地質岩層掏洗與世界相連的時間證物,提出歐洲中心論的另類辯證;接下來第三檔,甚至反思比特幣及NFT的挖礦淘金熱與區塊鏈技術的初心,試圖實踐更理想、多元、平等應用的可能;以及從台北是一座湖的沉積物,思考島嶼國家與海平面上升的近未來。

此次展覽「深時」,其所表達的地質時間概念與科學,帶給兩位藝術家無與倫比的創作啟發與哲思,他們卻意不在精準解碼,而是透過色彩調度畫筆/顯微鏡下的感性風景,體現一個整體相連的世界。

約瑟芬娜.聶利馬勒卡 歲差 —螢幕保護程式 2021 錄像與聲音裝置 尺寸依場地而定 Josefina NELIMARKKA Precession (screensaver) 2021 Video and sound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藝術家很著迷於時間的流逝和變動。其實這件作品想講的是,我們常常以為我們所站的位置是穩固的,但其實地球會一點一滴的隨著時間流逝的同時傾斜、變動。以北方為例,一萬多年後,我們的正北方會是織女星。」吳虹霏說。

這件名為《螢幕保護程式》的錄像與聲音裝置作品為藝術家新作,錄像畫面是由六個人工、或天然色粉的奈米顯微的影像所構成,而聲音則是宇宙電磁的聲音。之所以會想把這件作品擺在觀眾ㄧ踏進展覽的第一個展間,吳虹霏表示這是希望每一位進到實體藝術空間親身觀展的朋友們,都能留下深刻的體感,並時間跟空間的觀看尺度。而直得提的是,藝術家將作品取名為《螢幕保護程式》,也是希望透過作品告訴我們要懂得休息。

「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許多我們所認為的標準和正確、甚至就連時間的尺度,都是會變動的。」吳虹霏說。

約瑟芬娜 ‧ 聶利馬勒卡(Josefina NELIMARKKA)是位跨領域藝術家,現居赫爾辛基與倫敦。出生於1982年,畢業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與芬蘭美術學院碩士班。在她以過程為導向的創作中,藝術、科學與科技自微小的物質層面生成與交會,擴張我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藉著回應時間、語言與氣候的轉瞬片刻,約瑟芬娜 ‧ 聶利馬勒卡追蹤不可見的存有與大氣現象,進而轉化至物質性的實驗、回應特定場域的裝置以及虛擬介面。她自過程與物理世界之間的流逝狀態中介入互動性的空間,因此,她的展覽亦具備了表演性。

近期參與倫敦SPACE Art + Technology、以及芬蘭SMEAR II的氣候研究站之合作計畫。重要展覽包括2018年於赫爾辛基美術館 (Helsinki Art Museum Gallery) 舉行的個展Kairos 。

由本事藝術呈現《深時》Glacial,參展藝術家許聖泓SHIU Sheng-Hung、約瑟芬娜・聶利馬勒卡Josefina NELIMARKKA,展覽已於09/11開幕。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olid Art

「人類,已經無法控制時間流逝的同時,自然也隨之敗壞的事實。」藝術家許聖泓說。

對藝術家許聖泓(SHIU Sheng-Hung)來說,科技確實會越來越進步,看似能夠解決更多問題,但這並不會徹底的改變人們破壞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也隨之變本加厲。稀少人煙、觀光旅客、瀕臨絕種的植物,許聖泓從繪畫與風景畫的角度及歷史出發,深入地推演色粉礦物的古典與當代應用,以零散破碎的畫面交織共構出對於時間、物質的觀點。此次展出的全新系列「冰川風景」(The Glacial Landscape) 猶如沉積了悠遠圖像的當代人類世風景,層疊著材料蘊含的人與自然、經濟開發、科技發展的關係。

「你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人類很常這樣:破壞和浪費到一個地步,突然間想到了覺得需要反省、需要補救的時候,卻又發現很難補救。」

《山水|The Glacial Landscape》 壓克力顏料、油彩、合成色粉、天然色粉(藍鐵礦、矽酸銅、鈷、青金石、綠土)、畫布 Acrylic, Oil, Synthetic pigments and Natural pigments (Vivianite、Copper Silicate、Cobalt、Lapis Lazuli、Natural Green Earth from Cyprus) on canvas 180x275cm 2021

在作品「未來的記憶」(Future Memories)中,藝術家於南極、蘇格蘭艾倫島的冰河遺跡等地,收集化石、冰心與礦物等時間證物,透過科技技術顯影地球萬年來的記憶圖型,與指引未來氣候的線索。「歲差」(Precession) 則以色粉、礦物作為理解生命處境的切入點,探索更深邃不可知的變動與其推力,在微觀物質與浩瀚宇宙之間,展開對於存在的終極叩問。

「過去,曾經看過的每一個氣候工程的補救方式,每一個看起來彷彿是要花費更多能源和資源,才能去『救』它。例如要移出一大片地、去種很多樹,覺得這一切都很荒謬。」許聖泓說。

其實,「冰川」的英文形容詞,有極緩慢、難以察覺其變動的意涵,正如人們時常在「未察覺」的狀態下耗損了一切。而在時間的荒野裡,物換星移的速度可以是億萬年或轉瞬間。當冰川不再是恆常不變的風景,而萬年後天琴座將成為全新的指北星,對於時間的感知與想像尺度,已然是人類作為個體和物種有效運作的必要智慧與靈感所依。

右:許聖泓 深時 2021 壓克力顏料、油彩、合成色粉、天然色粉(赭石、綠土、鈷、青金石)、畫布 120 x 180 cm SHIU Sheng-Hung The Glacial Landscape#3 2021 Acrylic, Oil, Synthetic pigments and Natural pigments (Natural Ochre, Natural Green Earth from Cyprus, Cobalt, Lapis Lazuli) on canvas 120 x 18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olid Art

另一方面,相對於遊歷瑞士、冰島的冰川的異國視覺/體感經驗,是許聖泓以熱愛造訪的台灣山林、植物為題材,從台灣的生物地理史的溯源延伸出的認同議題,試圖從多重的線索與時間觀建立更多元包容的視角,定位自身與世界的相互關係。展覽集結兩位來自台歐兩地不同文化/自然景觀,擁有截然不同的創作表現形式,卻都著迷於時間、流逝與變動概念的藝術家,不約而同踏入地質、材料與氣候的科學領域並進而展開的交互對話。

1987生於高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多年來,許聖泓將其作品從繪畫擴展到各種媒材闡述他的藝術思想。「消逝」與「時間性」一直是他創作所關注的核心。這樣的核心概念在近幾年內發展出四個不同系列的創作,並各自觸碰到各類議題面向;關於台灣過往歷史與當下的觀看。展覽經歷方面,藝術家近年於台北、香港、日本、瑞士巴塞爾等地舉辦個展與聯展。重要獎項與展出包括 TOKYO FRONTLINE (2011)、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 (2012)、高雄獎 (2014)、台北美術獎 (2015)、Art Central、VOLTA 14 (2018)等,並獲得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韓國OCI 美術館之典藏。

 

深時 Glacial

  • 展覽期間|2021/09/11-2021/11/06
  • 展覽開幕|2021/09/11 (六) 16:30
  • 參展藝術家:許聖泓SHIU Sheng-Hung、約瑟芬娜・聶利馬勒卡Josefina NELIMARKKA
  • 展覽地點|本事藝術(台北市北投區立功街79巷9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