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人一直都在改變。你現在覺得做創作行,也有可能過一陣子覺得做創作不行,要怎麼去維持,那要很強大的意念和平靜,你必須要能夠讓自己處於放鬆與緊繃之間。」徐婷說。
聊著聊著,說起自己是如何著迷於「量子力學」的年輕藝術家徐婷(Hsu Ting),無論是看待創作或生活,都無法抱持著某種眼前一切皆理所當然的態度。「就好像我一直對考試這件事情很納悶,所謂的題目,我會想說背後為什麼就是這個答案?為什麼考好等於你很好?」乍聽之下會以為,這只是某種「藝術家看待事物保持懷疑的態度」,其實是徐婷看待世界上所有事情時,都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回歸思考「本質」。

這是攝影?攝影作品怎麼會長這樣?充滿懸浮感、抽象的攝影作品是怎麼拍到的?要怎麼計算秒數和曝光,才能拍到這個畫面?
作品多為攝影、空間裝置的藝術家徐婷,在她的眾多作品裡,並沒有這麼多算計和框架。「通常它是一整張照片被我拆解,擷取出其中一個小的局部。譬如說本來可能只是一張風景照,但中間發現了一些小元素後,再把它放大、很微觀地去看他。」充滿叛逆、屏棄既定技巧框架、毫不講求結果論的攝影作品,徐婷追求的既不是算計也不是理性眼光,而是某種自由。對徐婷來說,攝影不需要按下快門之後就「論定作品」,看待畫畫也一樣。
「其實畫畫對我來說,反而是很輔助的東西。我以前術科是考到頂標,但我反而這個東西讓我更沒有自信。拿到頂標,你不覺得反而很慚愧嗎?可能這代表你可能畫的很無聊,至少對我來說這不是一種誇獎,反而是一種限制。」對徐婷來說,從大學才開始的學院經歷,以及後來在倫敦藝術大學的留學過程,與過往所受到的繪畫方面的制式教育有著很大的差異。「大一大二開始接觸到一些老師,才發現在學藝術的世界裡反覆提問、沒有標準答案的追問的學習狀態,真的很對自己的胃口。」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被賦予很多意義和規則,譬如說我們要坐在椅子上、而這個是沙發、這是植物等,但其實我覺得包含藝術,大部分事情可能都不如我們想像的這麼理所當然。」徐婷說。
沿著量子力學,徐婷追問著眼前每一件事情、以及我們當下所在之處的來由與意義,正如近期於就在藝術空間所呈現個展《遠景》,探討著時間、距離,城市和鄉村空間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在這次展覽裡,展出了全新的攝影裝置作品,透過影像的時間感與距離感來表達在城市中的生活狀態。這是2020年底徐婷有過在台南麻豆駐村的經驗後,深刻感受到自己是依賴城市生活型態的人,於是產生回台北以都市生活背景來思考創作的想法。若以視線的距離來形容城市與鄉野,在都市中我們很難將眼光瞄準向遙遠的距離,在擁擠的街道與建築空間中,抬頭望向天空的視線彷彿是我們可看見的唯一最遠景。
徐婷感受到在城市中生活的狀態是相對不安的,她以德國哲學家薩弗蘭斯基在時間之書裡的一文字作引用,而此段章節剛好是在談論「憂慮的時間」。這段文字讓她聯想到拿著相機用長鏡頭瞄準各處的當下:「若把整個創作過程都想像成在拍一張照片,一直以來在我的創作中,都像是在對焦一個還沒有到達的地方。」

「如果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一個虛假的大腦投影。那我如果又藉由這個虛假世界去創造了另一個世界呢?」徐婷說。
光、光線、光線底下物件的姿態,在徐婷以往的展出裡,她總是特別在乎轉角、走道底端、或進入一個空間所第一時間看到的景象,她很喜歡居家風水裡對於這樣的空間結構的一個名稱叫「端景」,感覺將視覺的終點擴張成延續的風景畫面。純粹地記錄著光的姿態與物件的極簡樣貌之外,徐婷時常把空間的樣貌,成為作品呈現結果的依據之一。對她來說,呈現作品的同時,了解眼前這個空間、這個地方,也是與思考作品等同重要的事情。因為,這對她來說也是與周遭環境產生連結的一種方式。「最簡的東西他反而是最具體,因為他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假設,那很可能是別人給你的。這個世界其實呈現給你的,都是很簡單的東西。」徐婷說。
以這次展覽《遠景》為例,當你進入展覽後,所看到的第一件作品「遠景-1」,也就是這次展覽的主視覺影像,設計成像望眼鏡一樣的兩個圓圈,意指一個窺探遠方畫面的動機,兩個圓的形式也像是預告隨後展場中的兩個圓形光點。

長遠、深沈、思考與反覆追問本質,對徐婷來說,精神層面的追求並不是藝術家、更不是哪一種人的特權,甚至也不是現代人才特別需要注重的事情。「任何人,只要他能從他的生活去感受,他就已經在實踐很精神層面的意義了。」徐婷說。
「但可能這個時代資訊和很多東西都很快速,例如走路,人不去在意走路過程的風景,他只在意怎麼樣多快可以到那個地方;或是像現在很多文青、漂亮的設計,它有時候還是會太過於集中到一個表面效果的導向,而無法在長遠的時間裡成為什麼。」在徐婷眼裡,看待生活周遭事物難以忽略過程意義,更無法只看到表面而不去思考其本質,創作也是。「創作真的是很久的事情,就算你現在可以靠一些關係、或是符合台灣某種氛圍的期待的東西來換到眼前的成功,但其實那個東西都不是長久的,因為那都不是你自己的語言,甚至久了還會讓人變得比較沒有自信。為什麼我一定要套上那些東西和框架,才能代表我的作品有價值?」對徐婷來說,身為一個藝術家,大獎、寫著罕見經歷的CV,都不是衡量創作的標準。既然眼前的一切都並非理所當然,那麼衡量藝術家與其創作的標準又怎能如此。
「創作這條路搞不好有個五六十年,這些都是要你自己去走的,即便一開始成功,最終你還是要去慢慢去摸索,才能真正地把這個東西轉化成你自己要說的話。」

而再進一步走進展場,眼前所看到的畫面是攝影作品融入在不同曲線的牆面中,這時幾乎整個畫廊空間會同時映入眼簾,藝術家用展場中一道柱子,創造一分為二的場景,一近一遠。在走進空間底端最後,懸掛了一件小作品於折返的路徑中,作為展覽最後一個畫面。
藝術家徐婷,1993年生於台灣台北,以攝影作為創作媒材,並將平面攝影圖像發展成空間性裝置。作品常以限地製作方式,融合不同維度的影像與空間關係,從而反思攝影與真實的切面。
「遠景」徐婷個展 “Vista”: Hsu Ting Solo Exhibition
- 展覽時間|2021/10/16–2021/11/20
- 展覽地點|就在藝術空間(10658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7巷45弄2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