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藝術的你,還記得最初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一腳踏入藝術世界不復返嗎?
自Beeple的天價NFT作品開始至今,NFT世界早已不乏透過NFT來獲得成功的藝術家、收藏者。同時,你也陸陸續續聽聞許多人們說著,NFT如何可以是個去中心化的自由之地;是個讓人們可以在薪資停滯不前的現實世界裡,重新獲得資產階級流動的機會。然而,再多的NFT飆漲致富案例,為何始終都無法從最根本處,使你興起投入NFT動力?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當面對爭相發行NFT的品牌、歌手、藝人與藝術家們,以及在一旁紛紛高喊著「NFT是元宇宙未來趨勢」的觀眾們,目睹著這一片「榮景」的同時,內心卻感到一抹淡淡的哀嘆?

只有期待一夜致富的投機客、崇拜卡通猿猴的炒作者才買NFT?
有一份「年度藝術市場報告」,是近乎所有熟悉藝術界且長期參與國際藝術世界發展朋友們必然知曉的: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Arts Economics 創辦人Clare McAndrew 博士撰寫,由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集團共同出版的2022年《藝術市場報告》,呈獻對於2021年全球藝術市場全面及宏觀層面的分析成果,包括由Arts Economics以及瑞銀投資者觀察(UBS Investor Watch)完成對於高淨值(HNW)藏家行為的研究。而這份在藝術與金融領域具備一定程度影響力的市場報告,除了審視了去年全球疫情狀況持續對藝術市場各個領域的影響之外,也首次深入地探討NFT於藝術市場的議題。
整份年度市場報告顯示,藏家對於數碼藝術的興趣明顯日益增加,尤其是年輕藏家,有超過一半受訪的高淨值藏家(56%)表示今年有興趣購買數碼藝術,在千禧一代藏家當中的比例最高(61%),且沒有跡象顯示對NFT的興致將會減退,更有高達 88%的高淨值藏家表示將來有意購入以NFT為基礎的藝術品。

會使你動心的,是藝術家的偌大名氣,還是藝術家的作品本身?
元宇宙與NFT虛擬藝術持續發展至今,蔡國強、村上隆等知名藝術家皆嘗試發行NFT。而無論是否曾經前往搶購,試想,對熱愛藝術的你來說,什麼才會是你想衝動收藏的作品?什麼樣的作品適合在成為NFT之後,依然保有靈光(aura)?
此番,享譽國際的當代藝術家金氏徹平首次涉足區塊鏈領域,於NFT創意
這一次,看NFT時,請拾起你過往用於了解藝術作品的心
在NFT整合平台「SOYL所有」官網上,隨意地把滑鼠碰觸到任何一個金氏徹平的作品上時,一個個具有動態、和聲音的作品,將讓你發現 NFT 並非只能是一張張 JPG。「現在疫情的情況與我當時在英國的情況是頗為雷同的,也就是說物理上我們都處在一個封閉的地方,然而只要我們有想像力,我們就能夠跟外面更廣闊的世界產生連結。所以這次我才會選擇將Tower系列做成NFT作品。」金氏徹平說。
透過將過往的系列作品Tower進行重製並精簡,金氏徹平讓Tower (NFT)成為手機或平板等手持裝置能夠隨時隨地播放的作品。T

金氏徹平(Teppei KANEUJI)生於日本京都,2003年自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專攻雕塑,目前定居京都並於母校任教。金氏徹平的作品在視覺上色彩繽紛,饒富當代生活趣味,背後則是深厚的哲學性探索。
金氏徹平是2012年京都市藝術新人獎、2015年京都府文化獎得主,展覽經歷遍及世界各大美術館。他的作品曾見於日本廣島市立當代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義大利杜林桑德里托・勒・勒巴登戈基金會、荷蘭鹿特丹維特・德維茨當代藝術中心,法國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等。2009年成為橫濱美術館舉辦最年輕的藝術家個展,2013年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推出大型個展,近年嘗試多項跨界計畫,偕同音樂、文學、劇場等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合作實驗性展覽。
金氏徹平 Tower (NFT)系列,即將啟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