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瘋狂藝術週結束!宮津大輔 :「對我來說,比起藝術品,真正意義重大的是和藝術界朋友們的情感」Daisuke Miyatsu: ” For me the relationship with friends is more impressive than the artworks”: The First Edition of Taipei Dangdai

儘管網路時代不停地為人類在資訊獲取、傳遞上帶來便利,喜愛的藝術作品高清圖片的藉由社交軟體、手機便可觀看的一清二楚,但這並絲毫不減低藝術博覽會的魅力。

這個發生在台北,一個全新的國際藝術博覽會 ——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從 2019 年 1 月 17日貴賓預展當日開始,由展會總監任天晉 (Magnus Renfrew)帶領,已於 1 月 20 日(週日)下午5點 閉幕。藝術博覽會的迷人之處,除了許多需要親身沈浸在現場觀看的大型裝置作品之外,另外一件重要的事莫過於藝術界的朋友們在展會期間相聚的喜悅。

Taipei Dangdai, January 20, 2019. Courtesy of Taipei Dangdai.

幾乎所有參訪 Taipei Dangdai 的來賓們,都能在博覽會藏家會客室瞥見這件展示於博覽會藏家會客室入口上方的作品。

來自台灣藝術家劉致宏與日動畫廊nca | nichido 共同呈現的《 DELTA 三角洲(2018)》。由霓虹燈管、鐵件結構,讓人們可從不同距離觀看著的巨大三角形。作品名稱《 DELTA 》 在英文裡則意指「三角洲」,源自於第四個希臘文的「Δ (Delta)」,在天文學的探究中也被視為是一種具有「文明/文化」特質的神秘象徵。曾到訪今年度 Taipei Dangdai的藝術愛好者們,多半都擁有在遠處眺望式地見到這件作品的經驗。

同時,由台灣藝術家周世雄與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共同呈現於現場的大型裝置作品《童年的一百張臉 100 Faces of Youth 》,這個百個油桶高聳立於台北當代現場的項目,是當代藝術家周世雄為支持培育台灣年輕藝術人才發起之義賣項目。

100 Faces of Youth Chou Shih Hsiung (b. 1989, Taipei) Oil in Pesrpex, self-propelled mechanical,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steel rail, metal oil drum. 1152 X 600 x 413 cm 2019 Presented by Each Modern, Courtesy of Chou Shih Hsiung Team

翻玩自周的重要作品「Endless Corridor 無盡的長廊」,藝術家以兒時亂塗鴉的回憶,親自手繪 100 件呈現單純與真誠之藝術紀念品(含簽名與編號001-100)公益義賣。聳立於藝術博覽會一隅、部分裝置緩慢移動著的巨型作品,讓許多觀眾進入且沈浸於該展區。

Courtesy of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

第一屆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 和這90間畫廊同時立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事,不僅本地許多重要藝術單位舉辦活動招待外賓,來自各地的藝廊也都紛紛在台主辦派對,經過了這場瘋狂的台北藝術週,讓許多藝術界朋友們手機裡頭滿是和來自世界各地藝術界朋友參加派對、活動的合影。

「對我來說,比起藝術品,真正意義重大的是和藝術界朋友們的情感。儘管如今網路、智慧型手機這麼方便了,面對面的交流還是最彌足珍貴的。」—— 宮津大輔

“For me the relationship with friends is more impressive than the artworks I got because the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is still most important for me even the internet, smartphone and SNS have been the main one.” —— Daisuke Miyatsu

另一個必須親臨現場體會的作品,直立於展場入口的,是來自台年輕藝術家 江宥儀 John Yuyi 的裝置作品 《 我樹著打給妳I Tree to Call You 》。

@ John Yuyi, I Tree to Call You 我樹著打給妳, 2018, Courtesy of Gallery Vacancy

這一顆放置展場並設置階梯供觀眾碰觸的,是一顆真實生長的樹,被種植在展場室內的人造場域。藝術家將她與朋友溝通時使用的表情符號及簡訊對白,透過臨時性的紋身貼紙轉印在每片樹葉表面上。每一個表情符號貼紙、字句貼紙象徵著一種關係中的角色扮演,還有人際關係裡身份的可替換性。

這次的裝置尺寸比先前在上海展出的規模更大,而展出期間每個葉片的掉落,都代表著 John Yuyi 傳送出去但沒被閱讀的訊息,而這些掉落的葉片竟也歡迎現場對此作品有共鳴的觀眾將它們撿拾走。這些不預期的掉落葉片,表述著藝術家在網絡世界中感受到的未知、期待與不安。

而現場散發螢光色迷媚氛圍,讓人們願意排隊入座的作品,是由德薩畫廊 de Sarthe 與藝術家王欣 Wang Xin共同呈現的,是作品《迷人的藝術世界》“Enchanted Art World” 。這是藝術家王欣先前個展《不知名藝術家事務所》裡其中一件沉浸式互動裝置,當時個展藝術家被問到為什麼他的作品是「玫紅色」呢?藝術家王欣說:「因為藝術世界是迷人(sexy)的」而何謂『迷人的』,只能由觀眾自己親自戴上VR頭罩浸於其中,自行體會了。

《迷人的藝術世界》“Enchanted Art World” (2018) by 王欣 Wang Xin, courtesy of de Sarthe.

而來自委內瑞拉色彩大師卡洛斯・克魯茲-迭斯 Carlos Cruz-Diez 與紅門畫廊Puerta Roja共同呈現的作品「物理色彩」(Physichromie)系列 ,會因為觀眾在現場觀看的移動、環境光線等產生「光的陷阱」(Light Trap)。

藝術家曾榮獲法國政府頒發藝術及文學司令官勳銜,致力於色彩、線條的研究,探索視覺藝術與科學間的關係,被譽為二十世紀視覺與動態藝術的代表藝術家。若未臨現場,可能無法親眼體會到藝術家所創造出科學與藝術間的詩意。

Taipei Dangdai, January 20, 2019. Courtesy of Taipei Dangdai.

在Double Square Gallery 双方藝廊展位、以及 InArt Space 加力畫廊於 Solos個展區展出的藝術家徐瑞憲作品《2號 旅行者之翼》,使用機械元素作為對生命的深入探索,使機器可以透過藝術家手作的精確組件和重複運動創造出節奏與能量,當近在觀眾眼前時,作品嘗試讓觀眾體會來自藝術家生命力道的層次。

徐瑞憲, 2號 旅行者之翼 courtesy of Double Square Gallery 双方藝廊

「目前,亞洲地區已經有香港巴塞爾、西岸藝術博覽會、021等藝術博覽會,因此 Taipei Dangdai 本身的差異與獨特性,是這個展會成功非常關鍵的要素之一。畢竟對藏家來說,藝術博覽會不只是前來觀看而已,藏家會希望獲得新的東西。」—— 宮津大輔

“Art Basel Hong Kong, West Bund and Art021 have been existed already in Asian region so the key is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them. Art fairs are not the place for watching but for getting new pieces for we collectors. ” —— Daisuke Miyatsu

台灣藝術家林明弘為瑞銀典藏廳現地原創的《展間 BOOTH》。攝影 SEAN WANG。圖片提供- UBS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是這次許多藝術界朋友近年來首次拜訪台灣的原因,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賓們,透過作品認識台灣本地色彩等文化樣貌,同時表達Taipei Dangdai 位於台北的獨特性再適合不過。

Taipei Dangdai 的夥伴UBS瑞士銀行,邀請台灣藝術家林明弘為瑞銀典藏廳打造揉合了充滿台灣在地文化意象的現地裝置作品《展間 BOOTH》。瑞士銀行不僅是金融機構,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企業收藏機構之一,瑞銀全球藝術藏品超過 30,000 件,包含陳界仁、朱銘等重要台灣藝術家的作品。

林明弘作品《無題》(局部),乳膠漆、木板、鋁架,350 x 720 cm,2018。(Photo Credit:誠品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