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將藝術作品描述成一種歇斯底里的東西,需要人們的凝視才能鮮活的繼續存在下去。」Pierre Huyghe
法國有這麼一位觀念藝術家,嘗試在『沒有人類』的世界裡,創造出必須在人們凝視下,才能獲得『生』的作品。法國觀念藝術先鋒 皮埃爾·於熱(Pierre Huyghe)於1962年出生於巴黎,法國當前最具國際性及實驗性的新媒體藝術家之一,現工作生活於紐約。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代社會裡,他彷彿是一個善於創造謎團、甚至是海市蜃樓的藝術家。Pierre Huyghe 曾對自己的作品說,它們嘗試表達生命之間的關係,但並非像迪士尼那樣的充滿道德意涵或擬人化,例如迪士尼的故事裡頭有狐狸和兔子,當狐狸是偷偷摸摸、獐頭鼠目的性格,而兔子則是誠實、善良的。
未曾瞭解過 Pierre Huyghe 作品者,可能不曉得其作品所帶來的幻境與現實,以及如何帶給人們對於生命的反思,必須親眼所見才能有所體會,也是眼光獨到的收藏家們無論其作品有多麽不易保存,仍然還是克服萬難地收藏、保存。而這樣的作品,如今在台北已經可以見到。

人們之所以認為他的作品必須親身體會,一部分原是因為,他所創作的電影、裝置和偶發的事件藝術作品,背後所探索的哲學思想深遠且多與活生生的生命相關,一面混淆著事實與虛構,一面透過『展覽』這樣的模式進行著戲謔的實驗。
正如他 2014年於龐畢度中心南藝廊(Centre Pompidou, Galerie du Sud)的回顧展,更是透過他所創造遊走於現實與虛擬的幻境,闡訴著他對生命的敏感。
「如果沒有細菌,人類無法生存」Pierre Huyghe 曾說。
眾所皆知地,他以上世紀九十年代使用的「後期製作」(post-production)手法聞名,重新運用電影和大眾媒體中的圖像,透過融合了多種生物元素,如昆蟲,動物,植物和人類,從而發現他們的行為和彼此之間的互動,探索幻想與真實之間不確定的界限。從烏托邦的探索、到權利與征服,Pierre Huyghe不斷地將動植物納入自己的藝術項目裡,嘗試探問的是:人類究竟能夠控制自然到什麼樣的程度。

Pierre Huyghe 的作品時常,這件名為 Circadian Dilemna (Dia del Ojo, 2017) 的作品,就是其中一個近在眼前的例子。身在台北的藝術狂熱者,若希望親自體會其作品的魅力,不必遠赴國外,一趟至台北內湖的 文心藝所(Winsing Art Place)便能親眼見到這件作品,剛結束前一個重量級展覽傅丹(Danh Vo)個展的文心藝所,今天(29日)更是迎來另一個新展覽,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注目焦點波蘭藝術家 Alicja Kwade 的個展開幕。
作為文心藝所的常設展,不分檔期、無論何時造訪藝所空間,皆可以見到 Pierre Huyghe 的這件作品獨立於其他作品地展出在另一個個別空間裡。在眼前的,是一個酷似我們生活中熟悉的『水族箱』,裡頭游移著的是稱作為“Tetra fish” 的墨西哥洞穴燈魚(簡稱,盲眼魚),在大約 150萬年前被洪水衝入洞穴,故因此而逐漸失去了視力。
然而,此魚種並非毫無感知的。儘管牠視覺相關的基因被停止、關閉,但牠的器官、骨骼、眼睛仍然存在。他的感知方式,彷彿是在歷經一場災難過後徹底地被改變。

由文心藝術基金會所收藏的這件極為前衛當代作品中,『水族箱』裡一共有三隻來自相同展產地的有視力的魚以及五隻盲眼魚。兩者相異的是,盲眼魚的生理時鐘與其他魚種不同,它們的晝夜節律增加,不再跟隨地球自轉的二十四小時。
故因此,水族箱存在著兩個晝夜的節律。這正如 Pierre Huyghe 時常透過作品表達,嘗試讓觀眾遠離所謂的「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c)。
曾經造訪的朋友們,或許對『水族箱』的能見度感到疑惑且印象深刻,因為這並不是一般的玻璃,兩個變因能讓它產生變化:一是『水族箱』的玻璃透明度、二是當前展示地點天氣數據。由於水族箱的導電玻璃,會對水族箱內的環境產生變化,而導電玻璃的透明度又因藝術家制定的演算法觸發,該算法透過接收展示地點當前的光照、能見度、和天氣水平等相關的數據,最後讓整個作品的樣貌隨之而改變。這彷彿一個平衡的生態系遭到破壞般,當玻璃因數據而改變透明度時,它可以是完全透明,也可以是黑色不透明的。

對大部分人們來說,日夜變化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律。而晝夜、節律、時間等這些由人們所訂定的通則,對於生物來說是否一是永恆不變的?在觀念藝術家 Pierre Huyghe 的這件作品中,整體樣貌將根據水族箱的情況、展示地點及其環境、以及玻璃隨著科學數據切換的過程中,導致光線進入或不進入水箱裡,而水族箱內的光照,更是因展示地點的天氣數據而改變,如此自成一個看似失衡、卻又均衡的生態系。
法國藝術家 Pierre Huyghe 在藝術家生涯中,屢屢獲獎、受邀大型雙年展經驗無數。從古根漢Hugo Boss獎、卡賽爾文件展、惠特尼雙年展、到代表法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甚至還為當時的法國館Le Chateau de Turning 奪得特別獎。從他為 2015年伊斯坦堡雙年展参展而做的作品《Abyssal Plain》、到『水族箱』作品 Circadian Dilemna (Dia del Ojo, 2017),都不斷地追問著『生』與『存』之間的關係。
在藝術家眼裡,究竟怎麼樣才是鮮活的活著?在 Pierre Huyghe 的作品裡,每一副自由、活生生的靈魂彷彿卻又歷經災難般地缺失了一塊。而我們好似也只能得到體會,而不是最後的答案。